热点 | 互联网金融协会出手整顿催收 “暴力催收”毒瘤能被就此铲除吗
撰稿|凌晨
编辑|希斯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试行)》,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催收的相关事宜进行了规范。
01 中国互金协会发布互联网催收公约
公约要求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以利息、违约金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债务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超过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不得对超出部分进行催收。
据悉,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民间借贷年利率24%以内的受法律保护,超过36%为无效。
同时,根据《催收自律公约》,从业机构实施债务催收外包,应建立完善的外包管理制度,审慎选用外包机构,明确划分经济法律责任,持续关注催收外包机构的财务状况、业务流程、人员管理、投诉情况等,确保外包机构遵守本公约要求,如因外包管理不力,造成损害债权人、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从业机构应承担相应责任。
早在今年1月份,中国互金协会就已经发出对互联网金融催收的相关事宜进行规范的信号。中国互金协会就互联网金融催收问题于1月18日及1月24日组织召开了《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催收自律公约》)相关研讨会及座谈会。
02 公约能否给催收行业带来新的秩序?
当下,互联网金融催收已经成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急需整改的一大问题。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对短期逾期债务主要采用线上电话等方式进行催收,而对于长期逾期,则多数外包给催收公司。而由于监管的不健全,也造成了目前催收行业乱象频出。在21CN聚投诉上,有关互联网金融催收的投诉已经占据了整体投诉的半壁江山。
2017年下半年以来,长期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接连不断的监管政策。而伴随着监管趋严,各个互联网金融公司与借款人之间也产生了一场“战争”。现金贷公司开始收缩放款量,甚至没有到期的也开始以各种名目进行催收,借款用户则开始不断逾期,游走在不同的借款平台之间。而逾期客户的资料也被不断转包给不同的催收公司,客户的身份证、照片、征信资料等隐私数据也被曝光,这导致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成为被投诉最多的行业。
而《催收自律公约》的出现,将会给整个催收行业带来新的秩序。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催收自律公约》填补了规范互联网金融债务催收行为的制度空白,是及时且必要的,将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形成有力支撑,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协会要持续开展消费者知识教育和信用意识教育,进一步完善行业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创造良好信用环境。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也指出,催收公约的出台将从制度上约束暴力催收事件的发生,有助于净化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环境。但另一方面,催收公约的出台也可能助长老赖的气焰,需要出台制约老赖的配套制度,这样才能不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消费金融快讯》所有内容,均为原创、转载或者编译。如转载文章,将会注明文章作者、来源出处等。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媒体联系后台,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处理。